欢迎光临本站!

热点推荐词:

资讯动态

钢结构能否架起寻常百姓家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2021/10/30 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 
      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但主要还是应用在工业上面,如钢结构厂房、道路桥梁等。在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和中小跨度桥梁中,钢结构所占比例更是不到1%,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。问题出在哪里呢?钢结构能否走进寻常百姓家中?
技术是瓶颈
      相较于传统混凝土建筑,钢结构建筑似乎“高冷”了许多,多见于超高层建筑、大跨复杂建筑、大跨桥梁等,如上海中心大厦、国家体育场、水立方、苏通长江大桥等。
     尽管我国成功建设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钢结构标志性工程,但钢结构的发展仍然十分滞后。在设计上用钢构件简单代替钢筋混凝土构件,钢结构优势不能发挥;同时,防渗问题、热桥问题、三板问题、钢结构防腐问题、维护结构及其连接耐久性问题等制约瓶颈没有被突破。
打通产业链
     钢结构是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造技术的必然选择,也是化解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。不过,实际推行过程中阻力较大。业主积极性不高,长期灌输的是钢结构耐久性不如混凝土结构,担心防火、维护等问题;设计单位积极性不高,因为钢结构设计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图纸工作量相对较大,而考核他们的是设计费、产值和效益;施工单位积极性不高,因为一旦牵涉钢结构,就要分包出去,影响企业效益;钢结构企业积极性也不高,由于承接的是分包,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。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市场是行不通的。
      作为从事钢结构行业的万宇钢构认为,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初创期和成长期,政府应进行推动,统筹优化全产业链,解决发展瓶颈问题,使得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尽快进入成熟期。
满足新需求
      其实,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,随着钢材产量的快速增加,我国就开始大力推广使用钢结构。而去年年底在国家层面再次提出,同样是为了化解目前我国钢材产能过剩的困局。
      不过,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宜明看来,所有的供给端后面的接口都是用户端。
      他认为,无论是解决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冲突,还是技术突破、管理理念改善等钢结构面临的诸多问题,落脚点都是终端用户,要让钢结构的优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充分统一,才能实现市场的大力推广。
      只有用户掌握了优越性,才能在市场上形成有效需求,才能很好地拉动消费。比如钢结构建筑的墙更薄,所以能多得一些使用面积,这就是很大的吸引力。
      除了试点示范,提高产业化水平也是目前推广钢结构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。钢结构建筑放到商品房开发的序列里能否得到广泛认可,成为企业的担心。
      对此,对钢结构的推广要明确方向,把新技术的优点和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很好地统一起来。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[向上]